中国最美小镇重庆乌江 · 龚滩旅游度假区今日气温: - ℃明日气温: - ℃
中文
搜索
龚滩景区
龚滩景区龚滩景区位于乌江与阿蓬江的交汇,隔江与贵州省沿河县相望,是酉阳乌江百里画廊的起点,自古以来便是乌江流域乃至长江流域著名的货物中转站,目前是世界上唯一在大江大河边上保存完好的千年古镇。   历史发展:   汉复县,三国蜀汉置,属涪陵郡。西晋末废。治所在今酉阳县龚滩镇。   619年 唐武德三年析彭水,石城二县,地置(洪杜县),属黔州。   622年 唐武德二年,置洪杜县于龚湍,即今龚滩。   629年 贞观三年北移于洪杜溪。   665年 麟德二年移理龚滩,即今龚滩镇。   1063年 宋嘉佑八年废为寨。   1573年 明万历元年,凤凰山岩崩,巨石塞江,自然形成上下两座码头,龚滩逐渐发展为借水陆边寨优势进行土特产贸易,靠商运求存。   清康熙年间,龚滩也是湖广填四川由水路途径的一个重要补给点。   1735年 清雍正十三年改土归流后,以龚滩为中心的商贸市场逐渐完善,繁荣。   1736年 清乾隆元年,酉阳改直隶州,龚滩设巡检司。   清末民初,龚滩设分县(龚滩县佐)。   民国期间,龚滩经济文化逐渐繁荣,成为当时远近闻名的油,盐,山货行。   1949年9月24日 龚滩解放,成立了区政权。同年,成立工商业联合会。   1949年 新中国成立了酉阳县第四区人民政府,期间乌江航道经过三次整治。   1959年 龚滩经过航道整治,将险滩夷平,虽然不再搬滩转运,但仍是川黔经济文化的重要交通口岸。   2004年7月 乌江彭水电站项目获得国务院总理办公会审议通过。彭水电站的建设使乌江水位大幅提高,千年历史重镇全部淹没。   2005年10月 龚滩景区搬迁复建工作正式启动实施。   2006年 酉阳县政府启动了龚滩景区搬迁异地保护模式,根据“原生态,原风貌,原材质,原形制,原工艺,原住民”和保护历史真实性的原则,将古镇整体搬迁。   2007年4月 完成移民搬迁。   2008年4月 完成原样复建。   2009年 搬迁复建工程总体上完成并举行了开街仪式,乌江彭水电站的建设,使得乌江沿线移民搬迁集中安置在龚滩新镇,移民搬迁用房与古镇和酉阳公路为界相对分离。
酉阳乌江百里画廊
酉阳乌江百里画廊 乌江发源于贵州省西部高原乌蒙山脉东麓(今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),全长1037公里,流域面积8.792万平方公里,是长江上游南岸最大支流,自贵州思南、沿河进入重庆市酉阳县的万木乡、龚滩景区,经重庆彭水、武隆、涪陵汇入长江。其中,乌江酉阳段(酉阳县的万木乡至龚滩景区)全长70余公里,境内“山似斧劈、水似碧玉、虬枝盘旋、水鸟嬉翔”迷人的自然景观,被誉为“千里乌江,百里画廊”,清代诗人翁若梅赞叹道:“蜀中山水奇,应推此第一。”   酉阳乌江百里画廊景区是境内共有五峡:龚滩峡、土沱峡、白芨峡、黎芝峡、斧劈峡。峡内山清水秀,怪石峥嵘,奇峰耸翠,溶洞神奇,被赞誉为:“乌江山峡,百里画廊”。以奇山、怪石、碧水、险滩、古镇、廊桥、纤道”为特色的酉阳乌江百里画廊,在2002年,重庆市将其评定为市级风景名胜区。
阿蓬江
阿蓬江 阿蓬江发源于湖北省利川市毛坝乡,它最大的神奇就在于罕见的从东向西的流向(世界上绝大多数的河流是从西向东的流向),自湖北恩施、咸丰进入重庆黔江,经酉阳苍岭镇后,在龚滩景区汇入乌江,全长249公里,酉阳县境内是70公里,是阿蓬江的最美所在。   阿蓬:土家语,意为雄奇、秀美。阿蓬江的雄奇表现在幽深的峡谷,如画的峭壁、急流的险滩;阿蓬江的秀美表现在两岸茂林修竹、江水碧绿如玉、瀑布缠绕山间,国家一级保护植物—中华蚊母更是集中的分布在阿蓬江两岸,可见阿蓬江峡谷的生态保护得如此完好。阿蓬江原始大峡谷犹如一个藏在深闺,娟秀柔美的姑娘,期待着人们去寻找去发现她的美!
马鞍城
马鞍城 马鞍城位于酉阳县龚滩镇鞍城村,海拔1200多米,耸立在乌江东岸的龚滩古镇后方,世世代代守护着古镇的子民。因高山形似马鞍,所以取名为“马鞍城”,是龚滩周边区域的制高点,其周边山脉完全保持了喀斯特地貌特点。于山上鸟瞰山下,古镇全貌及秀美的山水风景尽收眼底。据《酉阳州志》记载:"在州西二百里,龚滩之北,山椒有双峰,远望似马鞍,故名马鞍城。"这座像马鞍的山,为什么不叫马鞍山,而把它叫马鞍城呢?   城者,即围绕都市之高墙,原来,此山东、南、西三面皆为削壁,山下有阿蓬江、乌江环绕。唯北面较平展,西面虽有小径可通,但亦壁陡难行,有如金城汤池的坚固。因此有"马鞍城"之称。马鞍城上,水草丰盛,宜林宜牧,但悬崖叠嶂,绝壁千仞,易守难攻,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,故又有铁围城之说。清末龚滩诗人罗会进曾题马鞍城七绝云:归来不觉赴青天,万壑千岩眼底前。几度凭栏皆远眺,鸿沟一水划川黔。   据史料记载,南宋建炎三年(公元1129年),因不堪忍受南宋王朝残酷的统治,苗民金魁(俗称金头和尚)以铁围城为据点,率众起义,至今在马鞍城的山顶还留有战争的遗址。   马鞍城的神秘之处还在于保存完好的摩崖石刻群,徒步在山的四周,可见20多处摩崖石刻,有些石刻因时间久远无法看清内容,有些石刻主要形成于清朝乾隆至道光年间,其记录的内容主要是古人行游此处时,留下关于旅行感悟的文章(以诗词为主)。
金丝楠木群
金丝楠木群 两罾乡千年金丝楠木群位于该乡内口村楠木湾。据了解,楠木属国家二级保护植物,《辞海》记载:楠木,常绿阔叶乔木,是樟科中楠属,产于我国四川、云南、贵州、湖南、江浙等地。因其材质硬重,色泽橙黄,纹理淡雅文静,质地温润柔和,光泽感犹如绸缎,收缩性小,有阵阵幽香,水不浸、蚊不穴,经千年不腐不朽,历久弥新。所以历代王朝修建皇宫都首选楠木,故有“木中之王”、“国木”、“贡木”之称。《博物要览》中称:“楠木有三种,一曰香楠,二曰金丝楠,三曰水楠。金丝者出川涧中,木纹有金丝,向明视之,闪烁可爱,楠木之至美者。” 楠木喜爱排水良好的中性或微酸性冲积土,为中性偏阴树种,分布于阴湿的山谷、山洼和河沟边,生长极慢,数量极少,至少上百年才能成材。自古以来,阿蓬江流域因其水上交通发达,又盛产楠木,所以该流域又被称为帝王的“楠木之乡”。《明史?四川土司传》明确记载:“(正德)八年,(酉阳)宣抚冉元献大木二十,乞免男维翰袭职赴京,从之。二十年,元再献大木二十,诏量加服色酬赏。万历十七年,(酉阳)宣抚冉维屏献大木二十,价逾三千。工部议,应加从三品服,以为土官输诚之劝,从之。”相传当年冉氏土司向朝廷进贡的楠木有一半来自酉阳楠木湾,在阿蓬江边的下罾潭还有一处楠木渡,据说“贡木”就是由此渡口入阿蓬江、汇乌江,经长江、京杭大运河抵京的。 至今,在楠木湾方圆一公里之地有大小数量在1000株以上的楠木,其中直径2米以上的达20余株。尤其是尚存的这8株楠木古树,树高超过50米,树冠各覆盖了大约500平方米的地面面积,整体达4000平方米。最大一株树干至少需要8个成人合抱,树龄在1300年以上,在全国十分罕见,被林业专家鉴定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千年金丝楠木群。 楠木湾八棵金丝楠木古树的神奇故事 1.“保爷树”:所谓“保爷”源于农村地区的俗称,就是指拜认的干爹,有取其保护之意。如哪家的小孩“不争气”(多灾多病),父母和孩子便带上香烛钱纸,到“保爷”跟前拜祭,大人和小孩跪下(若小孩太小,由长辈抱着代跪磕头)虔诚地给“保爷”磕头,这样就把小孩过继给“保爷”作干儿干女,有的还要用红布把孩子的名字写上,一同在“保爷”面前焚烧,以示虔诚,求其保佑免除灾病。相传明末清初,灾荒战乱不断,民不聊生。寨子上有个小孩三岁了还没开口说话,后来父母将其过继给此树做干儿,隔天小孩便开口说话了。这种认古树作“干爹”的民俗,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是一种“认领”古树的护树俗。此树胸径 1.58 米,树龄1000年以上。 2.“门神树”:相传冉氏族人居于此时,共有两颗形状大小等同的树分立于此空地两边,形态神似“把门神”,故名曰“门神树”,有保佑庇护村民和替村民挡灾之意。本寨子上的人生产劳作,进进出出都由此两颗大树中间而过,夏天绿树成荫,树底下更是村民们纳凉摆谈之地。数百年来,寨子上的人都将此树作为“门神”祭拜,得以使此寨子上的人幸福平安,亦见此树之神奇。此树胸径 1.39米,树龄1000年以上。 3.“夫妻树”:又称“连理树”或“生死树”,左边是“丈夫”,右边是“妻子”。相传当时冉氏土司看上了本寨一位漂亮的土家姑娘,而这位土家姑娘则早已与本寨一位男子相互爱恋,后来土司派人前来强娶,姑娘不从,不惜以死殉情。男子伤心欲绝,也追随而去。后人被其真挚情感感动,将二人葬于此树旁,有“在天化作比翼鸟,在地成为连理枝”的寓意,故名曰“连理树”、“夫妻树”。世代流传,寨子上男女双方结婚前都要来此树前诚心拜祭,便能百年好合,生死相依;而闹矛盾的夫妻只要到“夫妻树”前烧香烛纸钱,也能化解矛盾,生活幸福美满!此树胸径 1.41米,树龄1000年以上。 4.“长寿树”:万历二十六年,永顺司彭氏为了帮其外甥冉应龙夺得司位,引兵与冉御龙争袭,引发酉阳冉氏土司与永顺彭氏土司之战,于是冉氏土司“密令征兵”。相传居住于此树边的一位农妇的丈夫也被征兵去作战,可他去后再无音讯,而这位痴情的农妇每天坐于此树守候归来的丈夫,与树为伴直至其去世,整整一百零九个年头。后人被她行为所感动,就给其取名为“守望夫人”。而此树年代久远,虽满目苍穹,却仍坚忍不拔、毅然耸立,也有“长寿”之寓意,故也叫“长寿树”。寨子上的老人每逢60、70、80、90、100岁寿辰都要来此树前祭拜,至今,寨子上仍有100岁以上的老人4人,90至100岁的老人7人,80至90岁的老人16人,70至80岁的老人21人,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长寿寨。至今仍有许多人来此树前祭拜,以求长命百岁。此树被誉为“中国金丝楠木王”,胸径 4.85米,树高38米,树龄1300年以上。 5.“平安树”:据《明史?土官传》记载:“万历四十六年,调酉阳州兵四千,命宣抚冉跃龙将之援辽。四十七年,跃龙遣子天胤及文光等领兵赴辽阳,驻虎皮、黄山等处三载,解奉集之围。”传说当年冉天胤、冉文光率兵援辽路过此地,见此树盘根错杂于巨石之上,根系十分发达,虽生长于崖边却屹立不倒,故于树下行参拜礼,并对同行将帅说,“此乃常青树也,必助我等凯旋归来”。随后,二人驻虎皮、黄山等处三载,解奉集之围。天启元年,朝廷为了感谢酉阳宣抚司的贡献,“授跃龙宣慰使,并妻舒氏,皆给诰命”。后来,此树多寓意经历千险万难最终能够功成名就,兴盛平安。此树胸径 1.21米,树龄1000年以上。 6.“送子树”。据传说,古时候有一位富甲一方的冉姓盐商,虽然家中妻妾成群,但年过古稀却仍然膝下无子,整日郁郁寡欢。有一天,他携家丁外出巡视盐道路过此地,见此处绿树成荫,便歇息于此树下。由于舟车劳累,加上年纪偏大体力不足,便昏昏睡去。睡梦中,一位圣人托梦给他说,只要你拿出家产的一半,在某某山上修建一座庙宇,供奉菩萨,诚心参拜,便能如愿。盐商醒来后急忙吩咐家丁按照梦中所托照办,半年后庙宇建成,取名为“伏羲庙”,并虔心朝拜,果真老来得子,“送子树”由此而得名。每年三月初三,前来朝拜的百姓络绎不绝,企盼“观音送子”。另据了解,在内口村三组确有一座流传下来的“伏羲庙”。 此树胸径 1.05米,树龄1000年以上。 7.“发财树”。据历史记载,因兴建宫殿,明朝永乐至万历年间曾发生三次大规模的采伐楠木,全国各地离溪水、河流近处容易移运的楠木已被采伐殆尽。寨子上的人为了保护古树,聚集于树下商议。一位老者出了这么一个主意,将寨子里的金银之物熔炼成“钉子”,钉入此树的胸围处,多年后这些“钉耙”齿处伤口愈合,外人看不出秘密。而砍树的差官差人来伐木时,斧子砍在“钉耙”齿上,火花四溅,斧子缺口,奈何不得。差官以为此树有神灵庇护,从此再也不敢来此处伐木。所以此树也叫“发财树”或“聚财树”,意为能够招财进宝,同时也通过这种“残忍”的护树方式,间接地保护了这片古树。后来,但凡生意之人路过,便来此树前拜一拜,希望能够聚财进宝、富贵荣华。此树胸径 1.48米,树龄1000年以上。 8.“状元树”。相传寨子中有位读书人叫冉茂斌,1867年即同治六年在乡试中中了举人,此后,曾两次进京考进士,都没能如愿。其中一年别人照抄他的文章却如意中了进士,他气不过就此离家。后来另一位路过此地的考生在此树下歇息,无意中发现了树干上“冉不可以,学做为人先,冉茂斌题”字样。多方打听才得知此人虽熟读圣贤书,颇有一些文采,但平日里仗着家族势力经常祸害乡里,最终无缘功名。出走以后在离此不远的伏羲庙出家为僧,潜心于佛法终于顿悟,数年后返回寨子在此树树干上悄悄留下这一行字,以警示后人要先学做人。此路过的考生经这么一提醒,顿悟,后来不但高中状元,而且成为造福一方的地方官。至今仍有许多“考取功名者”或是考学者来此树前参拜,不但求在学业上有所建树,而且还能够在“学做为人”上有所感悟。据统计,本寨子共有毕业或在读重点大学人数14人。此树胸径 1.51米,树龄1000年以上。
1